12月8日,由市教委、市委宣传部、市委网信办、市公安局、市人力社保局主办,市反诈骗中心、中国电信重庆公司、重庆邮电大学、人民网重庆频道、南岸区公安分局共同承办的“全民反诈 守护校园——同上一堂反诈课”发布活动走进重庆邮电大学。
来自市反诈骗中心和中国电信重庆公司的反诈专家,通过线下授课+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,与全市高校、技工院校师生一同学习最新的通信网络诈骗现状及防范措施,在线“同上一堂反诈课”。
反诈课堂 民警现场点破诈骗套路
近年来,通信网络诈骗事件频发,最近几个月,诈骗手段更是不断更新、层出不穷。据警方数据显示,2021年11月,18岁-25岁被骗案件数达13802件,占总案件数的29.43%;被骗金额达3608万元,占总金额的11.82%。其中高发类型涵盖“杀猪盘、刷单、贷款类、冒充客服类、虚假购物类”等。
“我这里有高额回报的社交平台广告兼职提供,只需要手机下载一个刷单APP就行。”“你好,我是淘宝工作人员,系统显示你的订单出现问题,需要提供身份信息以供核实退款。”“我们注意到你的花呗身份信息是学生,需要将借款平台的钱全部取出再转入指定账户,以此消除信贷平台的学生信息。”……层出不穷的通信网络诈骗套路,让诈骗手法越发“专业化、公司化”。
“被骗并不可笑,我们需要学习的是,如何不做骗子的帮凶。”重庆市反诈骗中心民警张思雨提到,一些同学出于求职心切、对“权威”的服从等心态,造成了易受骗的局面。“面对专业化的诈骗团伙,同学们切莫因为入套后担心难以逃脱而间接成为‘帮凶’”。
全民反诈 中国电信撑起反诈“防护网”
为应对花样百出的通信网络诈骗套路,中国电信切实把打防管控各项措施抓实抓细,坚决遏制通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,为市民撑起反诈“防护网”。
“根据相关数据统计,70%的诈骗与个人信息泄露有关。”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庞能文在课堂上介绍,同学们可以通过线上、线下多种方式核查自己名下是否被别人冒名办理手机卡,例如通过“工信微报”微信公众号、运营商网上营业厅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官方网站、支付宝“一证通查”小程序等线上查询,或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到通信运营商营业厅提交预约查询申请。
与此同时,为提高在校师生识别诈骗的意识和能力,庞能文还为同学们总结出填写个人信息时,注意查看平台的资质是否正规;妥善保管、处理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等10余条防骗小技巧,针对性地宣传反诈知识,并向全市所有观看的学生发出呼吁:“生活中要妥善保管好自己实名登记的手机号卡,不贪图小利,切勿出租、出售给他人,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诈骗;如手机卡不慎丢失,请及时到营业网点或拨打10000号挂失,对于不再使用的手机卡需到营业网点注销。”
人民邮电 合力铸就安全护城河
一直以来,中国电信重庆公司扎实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持续深耕防诈骗、反诈骗领域。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建立和完善防诈模型规则,实现涉诈号码每小时自动关停,大数据模型按天关停,对公安通报涉诈号码及时核查处理;同时,在重庆市范围内的营业网点爱心驿站开展爱心翼站防诈骗专题讲座,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“为民守护,反诈先行”公益直播,以实际案例向群众宣讲反诈知识,切实为重庆市民打好反诈“加强针”。
“中国电信重庆公司积极履行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,传承‘人民邮电为人民’的红色基因,为人民群众撑起反通信网络诈骗的‘防护网’,并不断通过技术升级和服务升级,为人民幸福生活铸就安全护城河。”中国电信重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据中国电信重庆公司相关数据统计,自重庆市开展全民反诈专项行动以来,中国电信重庆公司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,拦截诈骗呼叫1729.8万次、诈骗短信1962.7万条,封堵涉诈网址100万个,累计向客户发送防范通信网络诈骗公益短信5.3亿条,对到营业网点异常办卡的用户及时劝阻,通过微博、微信、iTV等渠道发布防诈宣传50余次,在全市所有营业网点张贴防诈宣传海报,组织进社区公益宣传、培训上百场,向60岁以上疑似受害人亲情号码发送预警提醒短信,为人民群众守好反诈“关卡”。

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